第72章 第72章_据说我被炮灰了
笔趣阁 > 据说我被炮灰了 > 第72章 第72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2章 第72章

  顾瑾瑜是不知宋锦夫妻俩的合计的,他奉皇命而来,便依此行事。

  每日同珍嫔小坐一会儿,也不说话,只闭目养神。

  皇帝将他接进宫中,便不曾再过问,也不知是单纯想扣押他作为威胁静安王的筹码,还是另有打算。

  他尚可气定神闲,皇帝那边却坐不住了。

  顾瑾瑜入宫后的表现他是知晓的,但并没有什么用处,这母女二人关系破裂,他是早有所耳闻,如今不过是确切知晓她们之间的关系已降至冰点。

  甚至他还能大致猜测到缘由,以至于他开始怀疑静安王是否真如表面那般宠爱顾瑾瑜。

  若真是宠爱,那顾瑾瑜不该有如此大的怨气才是,在皇帝心中,一位女子能得一位好夫婿,一生便有了依靠,自是极好的。

  这边抓不住静安王的破绽,另外一边朝臣不断上书,月夕公主的事已传入民间,被编成了风流轶事,若再不拿出一个决断来,皇帝自己就洗不清了。

  皇帝正头疼着,那负责看顾月夕公主的人急慌慌地前来禀告道:“皇上,不好了,贵人她……她撞柱自尽了!”

  “什么?!”皇帝猛地起身,顿觉眼前一黑,双手扶住桌案,才没有重新跌坐下去,“朕不是让你们好好看着她吗?”

  “今日伺候贵人的苏嬷嬷一时疏忽大意,被贵人寻着了空子,一头撞在廊柱上,当场气绝身亡,只留下一封血书。”

  那人颤颤巍巍地呈上一块绣着兰花的手帕,还带着淡淡的幽香,上面是娟秀的血色小字。

  李福全接过,目光却不敢往上落,只恭敬地呈递给皇帝过目。

  皇帝越看越怒,这月夕公主临终留言,口称在大曦受辱,却不得公道,不愿被人视为手中玩物,自尽以示忠贞。

  这封血书若是流传出去,不知又会引起怎样的风波。

  “有谁看过这东西?”

  那人闻言,顿时脸色苍白,冷汗直冒,“负责伺候贵人的几位嬷嬷都看见了,还有就是奴才,奴才也见过了。”

  皇帝阴沉着脸没说话,那人又急忙道:“苏嬷嬷在查验贵人的情况时,发觉贵人最近常挂在腰间的一个玉葫不见了,奴才先一步来报讯,几位嬷嬷尚在找寻。”

  皇帝眼神一厉,“你们就是这么看顾人的?”

  “奴才……奴才罪该万死!”那人的额头重重磕下,完全跪伏在地上,身躯控制不住地颤抖着。

  李福全见皇帝气怒得厉害,劝解道:“陛下,当务之急是找到那玉葫,那位的东西可不好流传出去。”

  当然,重要的倒不是那么一件小物件,而是怕这物件上有不该传出去的消息。

 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,喊了禁卫军统领上前听命:“封锁皇宫,今日谁都不能出入!”

  说着,他又指了指地上跪伏的人,“带上他,还有另外几个嬷嬷,去寻那玉葫,先去玉明殿搜,若是搜不到,就彻查皇宫!”

  宫里的动静极大,距离上次彻查还未有多久,宫里人可还记得上次的血腥,顿时人人自危。

  昭阳宫这边也有人搜查,上次便死了好几个宫女,如今看见这禁卫军,不由心里发慌。

  顾瑾瑜倒没什么顾虑的,放开了让他们查,这禁卫军顾忌他的身份,对他还算客气。

  等这些人离开,几个胆子小的小宫女顿时瘫坐在地上,直呼庆幸,她们都是知晓的,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没做,就一定会平安无事,宫里面,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丢了性命的人多了去了。

  珍嫔挥散伺候的人,小心道:“阿瑾,你可知这回搜查是因何而起?”

  “母妃为何要问我?这些日子凝华在宫中陪伴母妃,母妃知晓什么,凝华便知晓什么。”

  珍嫔被他看得讪讪,外边又传来通传声,却是皇帝要召见顾瑾瑜。

  珍嫔不知想到了什么,面色猛地一变,顾瑾瑜倒是淡定异常。

  就在顾瑾瑜要离去前,珍嫔突然道:“阿瑾!”

  顾瑾瑜并不回头,淡淡道:“母妃所言之事若非要事,不如等我回来再说,免得父皇等急了。”

  说完,他并不等珍嫔回应,率先走出昭阳宫,那前来传口谕的太监见状,急忙跟上。

  顾瑾瑜抵达养心殿时,皇帝正背对着他,负手而立。

  背后的门被人关上,殿内的视线猛然一暗,带着一种风雨欲来的压抑感。

  “凝华拜见父皇。”顾瑾瑜似无所觉,恭敬行礼。

  半晌,皇帝才言道:“凝华,你一向最得朕喜爱,因为你最守规矩,比其他人更让朕省心。如今你虽然出嫁,可依旧该谨记,你先是皇家之人,才是静安王之妻。”

  顾瑾瑜回道:“凝华自当谨记,时刻不敢忘怀。”

  “不,你不记得了!”皇帝回首,略显昏暗的光线下,他的神情有几分可怖,“朕知晓你对明钰心存怨气,可你不该放任外人迫害自家兄长!”

  “凝华不敢!”顾瑾瑜面露委屈和怨愤之色,“凝华承认自己心存芥蒂,四皇兄不顾兄妹之情欺我,母妃要我处处忍让,甚至……甚至父皇也不曾考虑凝华的想法。凝华心中有怨,可更欲求得自在!凝华谨记父皇之诺,勤恳做事,不曾有犯上之心!”

  皇帝眼中厉色一闪而逝,紧紧盯着他,目光有如实质:“那你的意思是你不曾知晓静安王所做之事了?”

  “凝华所知之事已尽数报予父皇。”

  皇帝沉凝半晌,才道:“不,你知道,且你心系大曦,不欲静安王为一己之私而扰乱朝纲,特意供出静安王之罪状!”

  顾瑾瑜心头微震,他没想到皇帝竟想让他作伪证,若是他做了,皇帝自有办法让其成真,若他不做,正是证明他之前所言不实。

  皇帝见他不语,神情愈发威严,“你不愿?”

  顾瑾瑜面上不见心虚,神情倔强,直言不讳道:“凝华只是在想,此事若成,那父皇会如何安置凝华?若要凝华自我牺牲,以此来挽救两位皇兄,凝华自是不愿的。”

  “此举并不单单是为了他们,更是为了维护皇室威严,你也不愿?”

  “不愿!”顾瑾瑜正声道,“两位皇兄互相争斗,闹出这种种事端,父皇不愿惩治凶手,反而让凝华承负这一切,何其不公?”

  “放肆!”皇帝怒斥道,“你身为大曦公主,享受着大曦为你带来的一切,就该为大曦有所承负!”

  顾瑾瑜垂首不语,他举证静安王,不但没好处,反而会因为他乃静安王妃而受到牵连。

  哪怕皇帝赦免他,可他的名声已经坏了,他又早与兄长闹翻,与母妃生了隔阂,无人帮衬。

  就如皇帝今日所言,为了皇室尊严牺牲他,来日,亦是如此。

  若他真为女子,在这对女子严苛以待的世道上,恐怕最后也唯有自绝或是在庵堂了却残生一途。

  他暗自冷笑,这皇帝真是打得好算盘,为了避免四皇子或是二皇子一家独大,威胁到他的地位,皇帝便要拖他出去当替死鬼!

  皇帝见状,又缓和了语气,言道:“朕也非要逼你,只要你举证静安王,日后朕定会妥善安排你,先前答应你之事,也可允诺,只是要晚上几载罢了。而且此事一清,你母妃也可借此摆脱嫌疑,不必再困于昭阳宫中。”

  顾瑾瑜依旧不言,似不为所动,皇帝心中有些恼怒,正欲说话,外边突然传来李福全焦急的声音。

  “陛下,奴才有急事禀告!”

  皇帝微微皱眉,李福全一向得体知礼,若非真的有急事,也不会在此刻出声打扰,故而他暂且将顾瑾瑜放到一边,让李福全进来。

  “回禀陛下,月夕公主一事彻底传开了!”

  就在皇帝得知月夕公主死讯的那一刻,那枚玉葫却已被人送到了四皇子府。

  色泽清翠的玉葫内部中空,轻轻摇晃,有细响传来,细细一看,便发觉玉葫首端有一圈细痕,顾明钰试着一拧,上端便被拨弄开。

  他试着倾倒,玉葫内部便滚落出一个木珠,上面依旧有细痕,顺着弄开木珠,可见一张纸笺,上面是娟秀的血色小字。

  顾明钰看毕,先是震惊中夹杂着狂喜,正要唤人来,动作突然又是一顿。

  若上面所言为真,他固然可借此洗脱嫌疑,可也因此知晓了皇帝的丑事,即使他拿出这东西,最后恐怕也落不得好。

  更何况这物件来历不明,他也无法确定这是否是一个设计好的陷阱,但要他将这东西毁去,他又下不了决心。

  思来想去,他召来一位死士,一些见不得人的事,他都是交由此辈去办,但他暗中培养的死士不多,不是紧要事情,他也不会出动他们。

  细细叮嘱了一番,看着人离开,他又派人时刻盯着长安城内的动静,约莫一个时辰后,他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。

  长安城内颇有名气的茶室内,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说起了父抢子妻的故事,这等扰乱纲常之事,一些实在不堪的富贵人家或许私底下有,但也绝不会闹到明面上。

  所以说书人这故事一说开,听的人既惊奇又愤怒,很快便一传十,十传百,其中还有人煽风点火,不多时这消息便传遍了大半个长安。

  原本关于月夕公主的事就在长安城里私下流传,很快便有人将这故事与四皇子府发生的事联合在了一起,这么一想,众人心惊,这父、这子分别指的又是谁?

  明白人都心惊肉跳,皇室丑闻什么的,他们可不想知道,可如今却没得选择,他们也只能庆幸,知晓这事的人不少,皇帝就算想迁怒,也得考虑大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